
位于江苏大丰的华东地区最大标准化养殖基地,水域面积8万亩,每年可产出4千万斤鱼,供应上海市场。目前,渔场已经设立了300多个监控探头,从鱼苗投放到饲料、药品投喂,整个养殖过程全部接入物联网设备,并上传到上海最大的淡水鱼批发市场的追溯系统上。

这些可追溯的鱼运抵上海的批发市场后,由专业人员给它们佩戴上带二维码的身份证明。扫描固定在鱼身上的圆形牌,就可以直接获得塘口信息、放养捕捞时间、养殖户等一些列信息。
光明渔业总经理戴建国表示,通过物联网追溯技术,可以当天在六个小时之内,发现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,可以直接追溯到每一个塘口,每一条鱼。

上海嘉燕水产批发市场负责人周辉表示:“通过技术分析,在水体放置传感器,可以把所有养殖场里的水体和空气、环境、土质做全面的监控,再由技术专家对整个渔场做技术分析。一旦这个渔场被污染了或者被视为不诚信企业,就不允许我们的车再去装它的鱼。”